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
药酒和其他中成药一样,不同的药酒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治疗范围,以及不同的禁忌症,所以切不可当作普通饮品来饮用。
很多人喜欢喝酒,有人担心喝酒对身体不好,会想各种办法补救补救,在酒里加各种辅料,成了保健酒,泡着喝。
毕竟平时大家都说枸杞有各种好处,泡进酒里,不就成了保健酒么?
但,真有这么好的事吗?
不靠谱。
枸杞是一种「食药同源」的经典食品,在现代营销中被「演绎」出很多功效。
作为一种食物,枸杞的营养价值还不错。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、维生素A、铁、硒,比较多的蛋白质、钙、锌、钾等等。
虽然它们在枸杞中的“含量”挺高,但是一般食用量也就是每天几克至十几克,总摄入量对于人体的需求来说可有可无。
泡酒用的那点枸杞,所含有的“功效成分”本来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,能泡到酒中的也就更加不值一提。
酒泡枸杞并不能产生任何新的成分,只是把枸杞中的一些成分提取到酒中。
其实每天吃点深色蔬菜和水果,完全可以获得同样多的营养,何必单恋枸杞酒考验肝脏呢?
珍贵药材泡酒,比如人参、鹿茸
不靠谱。
「珍贵药材」泡的「药酒」,在民间有至高的号召力。
这些植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成分,有些比较容易溶出到酒中,在技术上这算是一种「酒精溶液提取」工艺。
不过它有没有价值,不在于「泡酒」,而取决于所泡的东西中有没有「功效成分」,以及这些功效成分是否容易溶于酒中。
也就是说,「泡酒」本身不产生新的成分,而是药材中一些成分的搬运工。
有一点是明确的,既然这些东西属于药材,就应该按照药材的标准来使用,最起码得知道适用于什么人、应该用多少、什么情况下不能吃。
首先蝎子酒有什么功效,中草药成分往往非常复杂,不少药酒的配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。
其次,药酒中含有药物成分,如果对药性、剂量不清楚,不了解配制常识(如违反配方禁忌),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,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意外。
但这类所谓「食药两用」的补品往往特点是「三不知」——不知作用,不知剂量,不知毒性。
所以,大家还是不要喝为好,毕竟也不便宜。
至于这些传说中的「珍贵药材」有没有大家期望的那些「功效」,只能说:传说很神奇,科学家和商家们很努力,但并没有找到证据。
否则,在全世界风靡的应该是各种「药酒」了。
毒物泡酒,比如活蝎子、毒蛇、鱼胆
不仅不靠谱,还有毒!
蝎子、苦胆之类的东西,传说能够「明目」甚至能「以毒攻毒」来「解毒」。
但要提醒大家的是,这类东西本身就有毒,而毒性并不会被酒所「化解」,也不能去化解另一种毒。
以鱼胆为例,很多鱼类(鲫鱼、鲤鱼、青鱼、鲢鱼、鳙鱼等)的胆中含有一种叫做「鲤醇硫酸酯钠」的物质,这种物质能破坏细胞内溶酶体与线粒体,导致细胞死亡。
很多人吃下鱼胆后会出现剧烈呕吐与腹痛,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,如果治疗不及时,可以致命。
可能有人会说「是药三分毒,只要吃得少就没事」。
其实,一条比较大的草鱼的鱼胆并不大,看起来分量也很少,但完全足够让一个成年人「有事」了。
月子酒,也是酒
不靠谱。
不少地方都有喝月子酒的风俗蝎子酒有什么功效,月子酒被认为有丰富的“营养价值“,有利于产后恢复以及母乳喂养。据了解,在北方,普遍有月子里喝黄酒的习惯。
月子酒如(黄酒)都是经过煮熟或者煮沸之后,让产妇食用的,像是那些月子水(煮沸的米酒)以及用酒入料的菜肴。
但实际月子酒煮沸,并不能消除酒精,月子期间饮用,都导致哺乳期摄入不同程度的酒精。
哺乳期摄入酒精,危害多多,一般来讲,酒类或者食物中的酒精,在摄入后30-90分钟在血液和乳汁中达到高峰。乳汁中的酒精度和哺乳期妈妈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一致。
而对宝宝来说,只有完全不含酒精的乳汁才是最佳食粮,才是健康、理想和安全的。
如果妈妈哺乳期内长期、大量摄入酒精,对宝宝会有危害。
各种水果泡酒,比如杨梅、山楂
好喝,可以喝,但不划算。
跟前面说的药材泡酒一样,用水果泡酒并不能产生什么「功效成分」。
如果想利用它们的「健康成分」,直接吃掉最好。
当然,泡酒可以让水果中的糖、酸以及其他成分溶出到酒里,改变酒的口感,也算是一种新的「风味酒」。
如果你喜欢喝,当然可以喝。
药酒不同于保健酒,药酒与保健酒相比,其相同之处,是酒中有药,药中有酒,均能起到强身健体之功效,但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异。
保健酒首先是一种食品饮料酒,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;而药酒则以药物为主,具有药物的基本特征。
保健酒适于健康人群、有特殊需要之健康人群、中间状态人群(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)(此处的人群指成年人)饮用;而药酒则仅限于患有疾病的人群饮用,它是大夫开的一剂方药,它有明确的适应症、禁忌症、限量、限期,必须在医生监督下饮用。
微醺人生,有酒有故事
酩阅与志趣者同行,投稿、约稿、交流请联系:
(小酩同学)
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